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的名称被莫名其妙清空了……6位创业者口述不为人知的故事

我们是 见实 2019-06-24

这些讨论经常发生在好友之间,外界很少有机会听到它。

 

这几天见实发表了一篇《这是个悲伤的故事:我们做了800个小程序,无一引爆》,没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和讨论。原来,在到达成功之前会有这么多不足与试错。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,相反,是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而必须承受的代价。


有时,做成比完美重要。


我们都想提速从“做成”到“完美”的时间和距离。

 

试错可以帮我们发现市场,认识用户,优化产品,还会把自以为是的我们一拳打倒在地。马云说,想成功,就多学一点别人怎么失败。但试错不是失败,恰恰相反试错是帮我们避免失败。如果成功真有捷径,那一定就是试错。

 

见实今天特别邀请了6位创业者分享他们试错的特殊经验,讨论下大家在小程序上的掉过的坑,走过的弯路,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、确定的新方向等。这些经验说不定会比其他文章更有启发。



《我们加了个“丑陋”的箭头》

讲述者: 红鹤互联CEO 周蕾


“厉害了爸妈”是一款针对中老年人群的答题游戏。今天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中老年人不太熟悉互联网,但他们真正有什么具体的特征,对产品又有什么影响,可能大家不一定清楚。在这里分享一个好玩的经验。

 

之前我们策划过一个“邀请好友完成任务”的活动,考虑到他们的阅读习惯,我们提前减少并放大了字体,而且在下面加了一个大大的分享按纽。这已经非常明显了吧,但他们就是不知道应该点哪里,活动效果大打折扣。

 

后来发现你一定要加一个特别明显的提示,比如一个不停闪烁的箭头,甚至把背景遮罩,单独把点击的位置露出来,这样他才能知道原来是要点这。

 

其实大家一直都在说用户思维,可什么是用户思维?用户思维有时候是反个人经验的,让人心理难以接受。比如在我们看来,一个彩色还不停闪烁的箭头非常low,没有美感,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。但其实每一个你看着“奇葩”的功能,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。

 

为什么小程序在老年人这块会比之前H5传播的更好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你对用户了解的越多越深,你就越能发现更多。一个你自己看着十分舒服十分满意的产品,可能是个危险的产品。


《体育类小程序没跑通的逻辑》

讲述者: 北京某创业团队


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小程序平台,忠实用户已经做到了10万,覆盖了北京和周边很多城市。但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变现,基本上就是纯投入提供内容。另外因为直播一周一次,所以用户周活跃还行,但日活跃度不好。用户看视频内容看得少,直播的方式也特别依赖内容的生命周期,不能形成用户黏性。


从产品出发,到整个市场的用户需求端,再到内容输出端,最后电商变现,整个逻辑路径都没有跑通。做体育行业现在通常变现手段,一是电商,二是赛事。电商主要是卖装备,用户在我们这买和在别的渠道买,价格上面完全没有优势,因为行业内的价格特别透明。


比如卖羽毛球拍,线下实体店比线上电商还便宜,原因是线下店不靠卖球拍赚钱,他靠周边的服务来赚钱。


我们自己也做过羽毛球,从北京总代拿货,能比线下店一桶球便宜大概5%,对用户来说没有吸引力,因为他们已经有固定的渠道去拿货。对我们来说,能卖货但是量起不来,而且毛利很低。


体育行业小程序有一个做篮球的还不错,其它的基本上都不行。我们当时把好几个竞争对手都给干掉了,但最终还是没成。我们做的事,给用户提供工具和内容没有问题,就是商业模式上行不通。


除了交易环节的原因,再就是用户需求的频次低。什么原因呢?我认为变现路径选的不太对,这个事情其实应该直接做培训市场。当时我们做C端用户市场,做了各种测试变现的路径还是不太对。


复盘的心得是,我认为开始做一个项目或一个商业模式,一定要先清楚在以前的传统模式里哪些地方是赚钱的,哪些地方是不赚钱的。如果想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入,那你的产品是不是可以取代某些人,取代某些事情?


有些需求点确实存在,但并不见得是个生意。


《教育行业玩裂变可能的坑》

讲述者: 北京某创业团队


我们在微信生态里用裂变的方式做过教育类小程序,比如托福教育。托福有几个特点:一个是客单价高,一个是用户群体不够密。做了两个小程序工具,是为了导流到课程。那么,问题就在于裂变没有跑通。


比如拼团,用户拼不成功,原因在于用户分享出去的密度不够。当用户A有需求,拼团分享出去很难找到目标用户,因为行业的用户量本身不够大。第二个是考试有周期性,不像高考只有一个时间段,托福考试基本上每个月都有,每个人准备的周期不一样,所以裂变方式很容易失效。


除了用户密度不够好,获客裂变达到的效果也不太好。比如,用户来了之后低客单价的转化还行,高客单价的转化就是运转不起来,那背后原因是什么?


因为高客单价是销售型产品,而不是资源转化型,这是结论一。


也找同行聊过,高客单价靠互联网的流量转化确实很难,最终还是要靠人工销售能力来直接销售。


我认为教育其实是反人性的,或者叫做偏应试型教育,都比较难做。反而偏焦虑型的知识产品,在微信里会好很多。焦虑型的产品是说用户自认为学到东西,这种类型的产品好处是,第一受众面比较大,第二用户很容易促成交易,第三它很救急,是及时满足型。


所以,教育行业做小程序,更多的还是回归本质。我们做过很多方法的测试,结论是:不是为了做小程序而做小程序,而是有哪个场景能够满足,根据自身商业模式来去支配,再来考虑是否要做小程序。


开发小程序也要想清楚,你赋予它的使命是用来做引流,还是纯粹来做内容,还是一个运营补充工具。


《想当然的洞察都是伪洞察

讲述者: 乘云联合创始人熊薇薇


因为乘云是小程序服务商,所以我们的用户是商家和企业,主要帮他们快速地生成小程序。最开始我们要开发一大批模板,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?

 

我们当时觉得不同的行业场景,他们使用的功能肯定是分离的。比如电商主要做线上标准化的产品交易,走快递配送的交易逻辑。餐饮o2o会在本地有自己的门店,更多是偏本地化线下服务,两者的场景功能会差别很大。

 

当时还觉得自己针对不同行业有了很深度的洞察,所以一开始我们的产品设计就是分离的。但其实我们是想当然了。

 

现在很多商户更倾向一种跨界式的经营。比如线下的咖啡厅、酒吧、餐饮店,除了线下的服务还会在线上店里卖一些工艺品,甚至是图书。电商类的客户会在线上出售标准化的产品,线下直接做成一种服务。比如线上卖礼品包装的茶叶,线下直接是一个茶楼茶店。

 

所以从一开始针对不同的行业,使用不同分离的系统,到后来把所有的系统整合在一起,做出一个万能系统,最后到今天按照功能插件打散自由组合的形式,这个过程经历了3次大调整,才慢慢找到满足客户需求最佳的状态。


不要用昨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用户,经验和洞察很多时候是冲突的。今天市场和用户变化太快了,我们以为找到了切入点,可能出门一看世界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。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快消品小额消费才天天变,其实今天每个行业都一样。


还是建议大家在开始做之前,一定去实地跑跑看看,哪怕为此晚上线几天都没事。


《我们的小程序名称被清空了

讲述者:行之易CEO魏强  

           

7月22日“晓程序快问”正式上线,8月1日吃完午饭回来我们就发现小程序的名称突然被清空了。

 

很着急,因为注册和之前使用一直没有任何问题。微信给出的通知是“昵称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信息”,但如果你现在就搜索“晓程序”3个字,会出来好几个这种字样的小程序。也就说单单是我们被封了,这让我们根本摸不着头脑。

第一反应是尝试联系微信人工客服,但一直一直无法接通。机器人客服的回答也经常是答非所问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更痛苦的是,申诉需要提交“被投诉单号”,但我们是直接被清空,页面显示没有被投诉记录,所以想申诉都不可能。

 

我们是一个专注于知识付费的问答平台,目前有两大板块上线,知识专栏和图书板块,付费问答还没有上线,运营范畴没有任何问题。而且诡异的是,小程序名字被指违规,但绑定的同名订阅号却安然无恙。

 

名称被清空之后,小程序现在虽然还能使用,但是在任务栏只显示logo没有名字,同时搜索也找不到我们,这就无异于被宣判死刑。现在客服联系不上,申诉无门,解决时间遥遥无期。

 

其实如果我们真违规了,我们认罚。但如果因为规则玩法不清晰,沟通通道不通畅,造成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,会影响每一个创业者的信心。因为有时候,你们封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全部。

 

见实小编: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有一群人正在和你一样每天都在拼命地往前跑。他们也会困惑,也会跌倒,也会走弯路。


重要的是,我们怎么一次一次再站起来。


见实作为一个小小的创业团队,今天与君共勉。



↘更多分享:

这是个悲伤的故事:我们做了800个小程序,无一引爆

我们现在用户1亿了!但你看到的团队管理和运营早变了(深度分享)

1个月新增用户超过去1年!“拼”的力量送拼多多上市后再陪连咖啡转型

半年新获用户破1亿,猫眼将流量的大秘密提炼为这几句话

月收入过1亿了!这款小游戏CEO终于开口细说自己的产品思考


见识他人经验,提高自己能力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